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香格里拉】
詞曲:黃玠
編曲:陳建騏
手風琴:張翰中
double bass:黃少庸
我以為認真去做就能實現我的夢
以為寫首好歌走路就能抬起頭
以為騎摩托車旅行就能變英雄
現在的我失去了衝動
有才華的人唾棄金光閃閃的獎座
親愛的Cobain是否也曾愛慕虛榮
多希望有人衝破疑惑帶我向前走
現在的我變的好懦弱
雨會下雨會停
這是不變的道理
夜空中北極星
迷路的人不恐懼
我唱歌你在聽
一切風平又浪靜
G和弦的根音
撫平脆弱的心靈
我只想牽著你
走到很遠的夢裡
小木屋紅屋頂
地址是一個秘密
你抱著小貓咪
藍眼睛不再憂鬱
香格里拉讓我們去找尋
我以為認真去做就能實現我的夢
以為寫首好歌走路就能抬起頭
以為騎摩托車旅行就能變英雄
現在的我失去了衝動
雨會下雨會停
這是不變的道理
夜空中北極星
迷路的人不恐懼
我唱歌你在聽
一切風平又浪靜
G和弦的根音
撫平脆弱的心靈
我只想牽著你
走到很遠的夢裡
小木屋紅屋頂
地址是一個秘密
你抱著小貓咪
藍眼睛不再憂鬱
香格里拉在哪裡
讓我們去找尋
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翼貓
重慶市有隻毛茸茸的可愛小白貓,長出了一對「翅膀」啊!
小翼貓(Winged Cat)嚇得主人將牠遺棄了。但鄰居們認為這隻可愛「天使貓」非常特別,主人才漸漸接受。《重慶時報》特派記者前往了解。根據報導,這隻神奇的「天使貓」在重慶市,由一位八十多歲的劉婆婆飼養。

劉婆婆表示,小貓出生40多天就抱過來,出生時完全正常,已經養了一年多。她說:「半個月前給貓洗澡,結果發現貓背上長了一對『翅膀』。」劉婆婆感到很害怕,便將小貓遺棄屋外。但鄰居們卻對小貓非常好奇,覺得牠超可愛。大家紛紛餵牠吃飯、幫牠梳毛,甚至替牠取名叫「家飛」(加菲貓諧音),認為牠有天可能會飛起來。

因大家都很喜歡逗弄小貓,拉扯牠的「翅膀」,使牠變得有些敏感。居民們說,「這對『翅膀』看起來像兩支大耳朵,摸起來軟軟的,長滿細毛,相當有趣。」看大家對小貓如此喜愛,劉婆婆漸漸卸下心防,開始餵牠吃飯,但仍未敢帶牠回家。小貓長翅膀的消息傳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這隻小貓「好可愛呀!天使貓」。也有人對劉婆婆遺棄小貓表示憤怒,「看到小貓這樣,主人居然把貓遺棄,太沒責任感了吧!」、「希望有人儘快收留,好可憐的天使!」

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侯江表示,翼貓在美、俄等國皆發生過,「翅膀可能是多長出的器官,可能是環境汙染造成貓的基因突變。」他並說:「若經主人同意,會和博物館技術部門聯繫,希望接收這隻『天使貓』。」
近年出現了許多 翼貓 報告。這些都被視為 神秘動物學(Cryptozoological)現象。翼貓(Winged Cat)自19世紀已經存在,只有少數人真正見過,更別說擁有。
遺傳學家們一個不太浪漫的理論。他們認為 翼貓 是一種發育缺陷,或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狀況。這種狀況被稱為「皮膚虛弱」,是關係到人類 Ehler-Danlos 綜合徵。這些情況都記錄在醫學和獸醫雜誌。
Other winged cat photos:






以下的 短片 還說,雙頭貓和 翼貓 等,都是四川地震後的新品種,可能跟四川地震時,巨大的磁場輻射有直接關係!無論不尋常的發展習慣,基因缺陷或遺傳性皮膚狀況,牠們都是生命,更是超可愛的生命啊!牠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合適的身心治療,而不是神秘的天使瞎說,快快 take good care of them pls!小翼貓(Winged Cat)嚇得主人將牠遺棄了。但鄰居們認為這隻可愛「天使貓」非常特別,主人才漸漸接受。《重慶時報》特派記者前往了解。根據報導,這隻神奇的「天使貓」在重慶市,由一位八十多歲的劉婆婆飼養。

劉婆婆表示,小貓出生40多天就抱過來,出生時完全正常,已經養了一年多。她說:「半個月前給貓洗澡,結果發現貓背上長了一對『翅膀』。」劉婆婆感到很害怕,便將小貓遺棄屋外。但鄰居們卻對小貓非常好奇,覺得牠超可愛。大家紛紛餵牠吃飯、幫牠梳毛,甚至替牠取名叫「家飛」(加菲貓諧音),認為牠有天可能會飛起來。

因大家都很喜歡逗弄小貓,拉扯牠的「翅膀」,使牠變得有些敏感。居民們說,「這對『翅膀』看起來像兩支大耳朵,摸起來軟軟的,長滿細毛,相當有趣。」看大家對小貓如此喜愛,劉婆婆漸漸卸下心防,開始餵牠吃飯,但仍未敢帶牠回家。小貓長翅膀的消息傳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這隻小貓「好可愛呀!天使貓」。也有人對劉婆婆遺棄小貓表示憤怒,「看到小貓這樣,主人居然把貓遺棄,太沒責任感了吧!」、「希望有人儘快收留,好可憐的天使!」

重慶市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侯江表示,翼貓在美、俄等國皆發生過,「翅膀可能是多長出的器官,可能是環境汙染造成貓的基因突變。」他並說:「若經主人同意,會和博物館技術部門聯繫,希望接收這隻『天使貓』。」
近年出現了許多 翼貓 報告。這些都被視為 神秘動物學(Cryptozoological)現象。翼貓(Winged Cat)自19世紀已經存在,只有少數人真正見過,更別說擁有。
遺傳學家們一個不太浪漫的理論。他們認為 翼貓 是一種發育缺陷,或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狀況。這種狀況被稱為「皮膚虛弱」,是關係到人類 Ehler-Danlos 綜合徵。這些情況都記錄在醫學和獸醫雜誌。
Other winged cat photos:






Source 1
Source 2
Source 3
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軟體動物的神話
巨型章魚(Gigantic Octopus),從古到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過的紀錄,神話故事中被人稱作 海怪(Sea Monster)。
巨型章魚中最具代表性就是 挪威海怪(Kraken),成為巨型章魚的代言詞,北歐神話 (Norse mythology)中游離於挪威和冰島近海。彭托皮丹(Erik Pontoppidan)在他的《挪威的自然歷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rway)中對挪威海怪的潛在破壞性,作出詳盡的描述(Copenhagen,1752—3):對於水手來說,真正的危險並不是來自於怪物本身,而是來自當它迅速潛入海底時,造成的巨大漩渦,如果它纏繞住了最大的戰艦,它可以將船,整個完全推入海底。
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大型章魚,以 七胳膊章魚(Seven Arm Octopus)和 北太平洋巨型章魚(North Pacific Giant Octopus)為代表。巨型章魚亦有可能是根據 巨烏賊(Gaint Squid)和 大王酸漿魷(Colossal Squid)的誤認所造成的傳說。
Giant Octopus, Gaint Squid and Colossal Squid
海怪 (Sea Monster) 一直成為書本,電影和動漫的熱門題材,例如《海底二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加勒比海盜4》(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和日本動畫《冒險少女娜汀亞》(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中,牠們也有相當重要的戲份。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彩色海底世界
深海世界的豔妝,五彩斑斕,各種曼妙的舞姿,讓人嘆為觀止!




















































多彩海牛科(Chromodorididae Glaucus)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的海神,英文的 Sea Slug,是多種殼已經消失或退化的腹足動物的泛稱。腹足動物即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用肚上的肉足貼地走路的蝸牛、田螺等就屬此類。海蛞蝓通常指後鰓亞綱(Opisthobranchia)的物種,常見的有以海牛們為代表的裸鰓目(Nudibranchia),以及以海兔們為代表的無楯(shǔn)目(Anspidea)。


血紅六鰓(西班牙舞姬),Hexabranchus Sanguineus,分佈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搶眼的一身火紅長裙的西班牙舞姬,堪稱海中舞孃,名字來自它的英文俗名 Spanish Dancer。西班牙舞姬,有些甚至能長到45cm以上。它們很挑食,只吃海綿。平時,在棲息地裡隱藏得很好,受到威脅時,它們會一躍而起,利用炫目的顏色和外形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還有一類舞孃,雖然舞姿也許不如西班牙舞姬,但它們精妙的服飾一定是最雍容華貴的,這就是裸鰓目海神鰓科(Glaucidae)的一些物種。

Glaucus Atlanticus

Glaucilla Marginata

Glaucus Atlanticus and Glaucilla Marginata,身材嬌小,最多只有1.2cm長。服飾上的裝飾物是它的露鰓,多達137個。英文俗名又叫「海燕」(Sea Swallow),能長到3cm,有84個露鰓。它們在熱帶和溫帶海域全球廣布。
另一類是裸鰓目多彩海牛科(Chromodorididae)成員。多彩海牛沒有誇張的外形或舞姿,長相比較符合「蛞蝓」這個稱呼,但「多彩海牛」這個稱呼不是隨便說說的,它們的色彩實在可愛!


安娜多彩海牛 Chromodoris Annae,分佈:西太平洋。一身藍衣,斑馬條紋,還有黃白的蕾絲邊。而下面同為多彩海牛科的這位,穿的是豹紋。

堅硬雷海牛 Risbecia Tryoni,分佈:西太平洋。有科學家發現這種海牛具有追踪行為,它們會緊跟在前一隻同類的黏液路徑上,所以它們常成對出現。有人曾以為這種行為與交配有關,然而證據不足,現在其機制還是未知。


條凸卷足海牛 Nembrotha Kubaryana 分佈:熱帶印度洋,西太平洋。是種大型的裸鰓類,有時可以長到12cm以上。它們色彩豐富,主要是黑色、綠色和橙色。當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們頭上的嗅角了,它們真是名副其實的「海牛」,嗅角是類似蝸牛的觸角一樣的器官,也就是前面各位萌娘頭上立起來的「耳朵」。


Bornella Anguilla 二列鰓屬的物種 ,分佈:印度洋,西太平洋。俗稱「火焰海麒麟」,長相比海牛更加霸氣。它們能長到8cm,具有獨特的「馬賽克」外貌。它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露鰓收起來,然後像海鰻一樣遊開。


Phyllodesmium iriomotense,分佈在琉球群島。裸鰓目並非都有華麗的色彩。也有無色物種通體透明,枝狀消化器官在觸手般的露鰓裡清晰可見。遇到危險時這些露鰓還會脫落。這也是一中很挑食的動物,只吃珊瑚,比如圖中這棵有些單薄的柳珊瑚。腐屬性的無楯目,裸鰓類和海兔一樣,都是雌雄同體,而且長相也有相似之處。無楯目與裸鰓目最大的區別在於,裸鰓類具有色彩斑斕、指狀的露鰓(cerata,或稱皮膚鰓),而海兔具有很小的內殼和嗅角。從食性上,裸鰓類常吃的是海葵、海綿、珊瑚等,而海兔主要以海藻為食。


加州海兔 Aplysia Californica,分佈:加利福尼亞沿海,可以長得很大,最大可以達到75cm長,伸展開的時候,大部分成體是這個體長的一半以下。加州海兔的主食是紅藻,其體色也因此呈紅色或粉色。它們是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絕好材料,為埃里克坎德爾(Eric Richard Kandel)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立下汗馬功勞。


書紋管海兔 Syphonota Geographica,分佈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管海兔屬(Syphonota)與海兔屬(Aplysia)的區別不僅在綠白相間的體色和復雜的花紋,更重要的是嗅角的位置更為靠後。海蛞蝓們真是一類神奇的存在。但願許多近海的生境不要再被破壞了,不然真難以見到它們華麗的身影了呢!
訂閱:
文章 (Atom)